一二看书网 > 末世东京物语 > 第三百一十章 圣经(续)

第三百一十章 圣经(续)

推荐阅读:

一二看书网 www.12kanshu.com,最快更新末世东京物语最新章节!

    作为一本智慧的书籍,《约伯记》的核心,即“智慧”本源探讨。

    在约伯与三友的争辩中,双方都自认为自己有“智慧”,都对对方的“智慧”提出质疑。

    以精湛的文学手法凸显出“智慧”这一核心,他将一首词藻华丽的“智慧之歌”置于全书结构的中心位置,以迥异于争辩气氛的平静基调宣告:

    人类“智慧”破产了,神是“智慧”之源。

    《诗篇》中不乏“智慧”的篇章,诗人在《诗篇》第一百十一篇的末尾郑重宣告说:

    “敬畏耶和华就是智慧的开端”。

    《箴言》一开篇就摆出全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教导人如何得着“智慧”,这“智慧”实质上是生活的技巧和艺术,它能帮助人获得一个成功而圆满的人生。

    书的末尾处有一首工整雅致的贯顶体诗歌,诗人藉赞美“贤德妇人”来称颂“智慧”的功用,就是令拥有它的人一生有益无损。

    《传道书》的核心是强调“敬畏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传道者在努力寻求的其实也是“智慧”,就是如何在一个“雾”般的世界里,面对人生的“智慧”。

    《约伯记》注重省思和客观的探索,谈论深藏在人们心灵中的问题。《约伯记》与一般哲学、神学著作不同,在传达作者的哲学与神学思考时,极少使用精准的哲学语言和神学术语,而是通过广泛地运用人物诗性对话来表现其理性思考,将深奥的道理蕴藏在人物个性化的言语之中。

    《约伯记》首尾以散文体平和叙事,中部则以特殊的诗性对话来表现复杂的情绪,以悖谬、反讽、象征等修辞来表达约伯强烈的呼求与抗争。

    《约伯记》的情节进展较缓,带着从容不迫的风格,读者需要细细品读才能领会到借助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约伯记》是一位伟大诗人对探求生命真正意义的内心挣扎。《约伯记》的要旨是希伯来人处理“受苦”课题的经典文献。《约伯记》的写作目的,是探究神的公义在世界中运作的广泛性与隐晦性。

    《约伯记》是一场智慧争辩,因为约伯与三友的争论就是围绕着“谁有智慧”而展开的,其核心是智慧的本源问题。

    《约伯记》是一部由智慧文学、戏剧、抒情文学和悲剧诸种文学成分构成的喜剧叙述类作品。

    《雅歌》的作者在歌颂人类爱情之尊贵与纯洁的同时,引导人探索的则是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的经验“智慧”。“诗歌书”的作者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智慧”作出或多或少的探索,其成果多是借助文学的手法和诗性的表达,而不是予以抽象地说明和定义。

    《雅歌》以男女对唱的优美方式告诉人们,爱情是神的礼物。《雅歌》以各种能唤起读者感官和感情的描写手段,来抒发缠绵情愫,传达思想意旨,表达出浪漫、真挚且神圣的意境。

    《诗篇》包含的是虔敬的诗人向上帝表达的思想与感情:对善恶冲突的态度与选择;赞美和思考上帝在创造历史、自然、人类及人类生活的各种行为。

    《箴言》中不仅具有简短的慧语,同时还有一些长篇的教训,智者借用它们来传达宗教真理,将生活的经验、传统的智慧行之有效地教导给年青人。

    智者爱使用拟人手法,化抽象陈述为具体形象的人物语言,将深奥的道理蕴藏于个性化的呼喊中。

    《传道书》一开篇就以一首诗歌来描述“智慧”无法把握、而被命中注定的世界——将万事都归于“虚空”的名下,接着传道者运用了最古老的文学表现手法——探索法来检测世人生命及拥有之物:诸如劳碌、工作、智慧、财富、享乐、名誉、权力、长寿等。

    《传道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来“体悟”。传道者在揭示人类生命本相的同时,还给出了教导和指引。

    传道者借描述现实生活中平凡朴质的情境,来开示人们理解“喜乐”是神的恩典,勉励人们乐地过上每一天。

    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明显和严重,也随着生态思潮日益波澜壮阔,生态思想家和生态批评家对促使人类征服、掠夺、改造和统治自然的思想观念的批判日趋加强。

    《圣经》里的人与自然观是这种批判的一个主要对象。

    最早直接批判《圣经》的反生态思想的是美国生态思想家和文学家雷切尔·卡森。

    早在1962年卡森就指出,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暴虐行径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支配了人类意识和行为达数千年之久的人类中心主义。

    她指出,“犹太——基督教教义把人当作自然之中心的观念统治了我们的思想”,于是“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甚至就连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

    卡森呼吁人们深入批判和彻底抛弃发源于《圣经》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统治自然的观念。

    1967年,美国史学家林恩·怀特在他那篇被誉为“生态批评的里程碑”的名篇里指出,“犹太——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

    它“构成了我们一切信念和价值观的基础”,“指导着我们的科学和技术”,鼓励着人们“以统治者的态度对待自然”。

    怀特的这篇文章在西方思想界、宗教界和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生态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用。怀特以后,许多学者对犹太——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创世纪》“读起来就像给人口爆炸的一张许可证,又像鼓励机械化和污染的许可证”。

    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指出,西方对自然的态度是狂妄自大的,“这种狂妄自大在基督教兴起后的世界里一直延续,它使人把自然当作‘可蹂躏的俘获物’而不是‘被爱护的合作者’。

    《创世纪》就是我们的起点。”“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的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

    “基督教的这种对待自然的特殊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人类中心。”

    著名生态思想家泰勒分析道:“开发的态度是当今大多数人——至少是西方文明里的大多数人——对待自然界的主要态度。这种态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把自然只当作物理的和生物的资源仓库,供人类消费或为了人类的目的而开发使用。

    自然只为我们而存在,而不为其他生物存在;唯有我们有权把自然当作工具来使用。高度发达的文明不过是这么一种东西,它‘制服’荒野,‘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们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

    社会学家威尔森愤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丑恶的意识形态,能够比得上与自然对立的、自我放纵的人类中心主义所带来的危害。”

    《圣经》中备受人们抨击的是《创世纪》第一章第26—30节(其它部分也有类似观念,如《诗篇》里关于上帝授权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一些段落,如上帝授权人类“生养众多。

    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等。“治理”和“管理这两个希伯莱语单词都有“践踏”和“压榨”的含义。

    古希伯莱文和《圣经》研究专家希伯特指出,kabas意思是用来描述用强力迫使别人屈服,特别是军队征服敌人、占领敌人的领地并迫使敌人为奴隶;

    rada最初用来描述对以色列人的敌人的军事入侵、摧毁和统治,以后也用来描述一家之主对家庭和家奴的统治。

    《创世纪》里最重要的词语kabas和rada在整部《旧约》里都有使用,意思是残酷的殴打或压制。这两个词都被用来描述征服和奴役的行为,都给人这样一种意象:

    征服者获得了完全的统治,并把脚踩在被打败的敌人的颈项上。因此,出现这样的结果就不足为奇了:

    基督教徒把《创世纪》里这些话传统地解释为神对人的授权,允许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征服、奴役、开发、利用自然。”

    怀特等人对《圣经》的生态学角度的批判,激怒了大多数神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对《圣经》里的这些反生态的观点进行重新诠释,并努力发掘《圣经》里的生态思想。

    于是,在当代生态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生态神学应运而生。不过,即便如此,生态神学家们也很难令人信服地证明《圣经》完全是绿色的。(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本站推荐:

末世东京物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二看书网只为原作者问情醉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问情醉子并收藏末世东京物语最新章节